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228篇
综合类   131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王崇明  张毅  雷鹏  李志军 《隧道建设》2016,36(9):1155-1160
南昌红谷隧道是我国目前内河最大的隧道工程,浮运过程要经过3座大桥,且航道宽度只有70 m,水流情况复杂,这些都对浮运作业增加了难度。本文在计算沉管浮运中所受水流力的基础上,针对出坞、顺河流浮运和回旋区调头3种不同情况,制定了2种编队方案。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计了浮运监控系统软件结构,采用C#和WFP技术实现了系统。在管节和拖轮上配置了RTK GPS、DGPS和惯导等导航设备,将浮运编队的实时位置信息显示给指挥人员,对管节出坞、过桥和回旋区调头等监控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实现了远程终端同步实时显示。目前已经完成了南昌红谷隧道多节沉管的浮运,实践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形象直观,今后可以应用到同类工程中。  相似文献   
72.
杭州环北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下穿高铁桥涵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环北地下快速路隧道工程采用大直径(11.58 m)泥水平衡盾构浅覆土斜交下穿既有沪杭高铁桥涵。为确保高铁运营安全,对桥涵沉降进行监测,同时考虑盾构穿越施工阶段隧道所处的复杂环境条件,通过在管片中埋设纵向和环向钢筋应力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隧道纵向及环向结构响应进行全过程跟踪实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 桥涵最大纵向差异沉降率为0.20‰,最大横向差异沉降率为0.30‰,均在铁路安全控制标准内;在隧道穿越施工过程中,盾构总推力随盾构姿态的变化而变化,并对隧道管片受力和桥涵位移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管片纵向轴力呈现“顶部大,底部小”的趋势,环向弯矩呈现“腰部最大,拱顶、拱底次之,两肩最小”的特点,桥涵倾斜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研究成果证明: 在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施工过程中,为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除了需要对穿越对象进行严格监控之外,对隧道本体进行监控研究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3.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15,35(5):387-395
深广中通道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南沙、广州、珠三角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一个重大工程项目,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防、水利、航运等均有深远影响,且耗资巨大,需审慎对待,做好前期的方案比选,选择最优方案,不要使工程建设给国家、社会留下遗憾。对东隧西桥方案和全隧方案,从船舶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国防要求、水环境影响、技术等方面进行比选。认为东隧西桥方案,本末倒置,违背了在大江大河上建设通道开展论证的基本要求; 坚持该方案,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战略损失和不可弥补的历史遗憾。提出3条建议: 1)全隧方案可行,建议采取全隧方案; 2)若有关方面对全隧方案有疑虑,建议参照港珠澳大桥的通航标准,缩短隧道长度,仅广州港主航道段以隧道方式穿越; 3)搁置争议,继续深化论证,待时机成熟时再决定建设。  相似文献   
74.
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的协调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协调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有轨电车与道路交通冲突的区域内,以实时补偿的原则来处理有轨电车与其他机动车流的通行矛盾,以实现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上海地区城市下立交工程的勘察设计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工程实践对勘察方案的布置进 行了探讨,对地道基坑围护、基底抗浮设计的常用方案进行归纳比较,为今后下立交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提出 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6.
人行横道因其建设维护费用低、行人过街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之中。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存在不同的问题。以北京市展览馆路段为例,针对有无信号灯控制路段人行横道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交通调查,在对比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行人过街效率、机动车通行效率以及人行横道安全性3个方面,探讨不同的路段人行横道控制方式对交通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点,交通弱势群体的行人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行人在交叉口违反交通信号过街的行为,既是行人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诱发交通混乱的重要因素。因而有必要找出行人违章过街的规律和原因,提出预防和纠正行人违章过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8.
以格子气模型为基础,既考虑对向行人的干扰因素,同时考虑了本向行人由于 速度差异造成的影响,改进了格子气模型,结合信号控制有倒计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 性,提出了新的行人过街格子气仿真模型,并将其编成仿真软件.用该软件对不同快中慢 行人比、不同对向行人比、不同规格人行横道的行人过街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慢的行人 会增加行人总体延误,并且行人到达率越大,速度慢的行人影响越大;行人到达率较小 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误越小,当行人到达率超过一定值时,对向行人比差距越大延 误反而越大;人行横道宽度越宽,行人延误越小,人行横道越长,行人延误增加越明显.在 其他因素相同时,改变行人相位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的增加,延误降低明显,此后 增加行人相位时间对降低延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行人穿越人行横道进行调查,并用spss统计软件的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调查数据挖掘,得出行人穿越人行横道概率模型,进而计算出了临界间隙.对比分析个体与群体过街概率模型和临界间隙模型,发现在不同车头时距下,个体与群体过街的概率存在差异,且群体过街的临界间隙小于个体过街的临界间隙.  相似文献   
80.
考虑快速路主辅隔离带上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时,站点乘降客流的过街行为对辅路机动车流的影响,构建了快速路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分析方法.首先,从辅路行人-机动车冲突点时空分离的角度,分析快速路过街设施的类型;其次,基于行人过街和车流消散理论,分析辅路无信号控制和有信号控制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构建辅路无信号控制、有信号控制和立体过街设施设置条件的临界点计算模型,对主路立体过街设施引脚不同位置的辅路交通流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快速路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条件及其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